中东的炮火还没散尽,法国总统马克龙就跳了出来。他这番操作,可真叫人拍案叫绝,又满头问号,以色列的空袭警报还在天上飘着,那根绷紧的弦眼看就要断了,整个世界都捏着一把汗。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马克龙第一个站出来,嗓门洪亮地支持以色列,说人家那叫“自卫权”,这一嗓子,直接给这锅滚烫的粥里又添了一把火。
冲突一爆发,大国之间的小纸条就递得飞快。听说,华盛顿那边悄悄给莫斯科传话,想让普京出山,搭个台子,劝劝伊朗和以色列。
这主意本身就够奇葩的了,让正在乌克兰打得不可开交的俄罗斯去中东劝架?这画面想想都觉得魔幻,谁也没想到,这八字还没一撇呢,巴黎先不干了。
马克龙一票否决,理由给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:俄罗斯自己屁股都不干净,在乌克兰干的事儿,哪一条符合联合国宪章?他有什么资格当和事佬?
这话听起来,好像没毛病,完全是西方世界的标准答案。可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,马克龙把俄罗斯的资格给剥夺了,他自己呢?
他好像也没打算亲自下场,去接住中东这根烫手的山芋,巴黎的选择是,继续在口头上给以色列加油助威,那叫一个慷慨激昂,仿佛以色列的安全就是法兰西的头等大事。
可一到动真格的时候,画风就变了,以色列那边跟盟友求援,说兄弟们帮我拦一下导弹。英国人二话不说,战机、加油机立马升空。法国呢?扭扭捏捏,动静不大。
这种嘴上的巨人、行动上的矮子,让法国的角色变得特别拧巴。你说他支持吧,他光说不练。你说他不支持吧,他喊得比谁都响。
就在大家琢磨不透他到底想干啥的时候,这位刚刚拒绝了别人调停的总统,自己却端出了一盘菜,一盘硬得能硌掉牙的菜。
最近,在日内瓦一场闭门会议上,伊朗外长见到了英法德三家的外长。这本来是冲突后,德黑兰跟西方第一次坐下来谈,所有人都盼着能给局势降降温。
结果,马克龙主导的这份“全面和解方案”一拿出来,会议室的空气估计当场就结冰了,这份方案,哪里是和解,分明是三把刀,刀刀都冲着伊朗的命根子去。
第一把刀,对准了伊朗的核能力。要求伊朗不仅要暂停,而且最终要彻底放弃所有铀浓缩活动,这等于直接废了伊朗的武功。
在德黑兰看来,和平利用核能是《核不扩散条约》赋予每个签约国的权利,是主权的象征,第二把刀,砍向了伊朗保命的导弹。方案要求,必须严格限制伊朗的弹道导弹项目。
伊朗的常规军力在中东根本排不上号,被人摁着打的时候,能拿出来吓唬人的,也就剩下这点导弹了。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。
第三把刀,更狠,要斩断伊朗在中东的左膀右臂。方案要求,伊朗必须切断对黎巴嫩真主党、胡塞武装这些地区盟友的所有支持。
这个盟友网络,是伊朗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地缘政治资本,是它跟以色列、美国博弈的棋子。没了这些,伊朗就成了孤家寡人。
你品品,这三条加在一起,是个什么概念?这等于是在对一个刚刚被炸、防空系统都快被打烂的国家说:把你家里的菜刀、弹弓和看门狗全都交出来,然后敞开大门,任人宰割。
这哪是劝和?这分明是递上了一份劝降书,一份21世纪的“凡尔赛条约”,这套逻辑,更像是胜利者在给战败者宣读投降条款,而不是平等的伙伴之间在谈判。
为了让这份霸王条款听上去不那么刺耳,一套精心包装的话术也应运而生了,马克龙公开讲话,把地区不稳定的锅,一股脑全甩给了伊朗,指责德黑兰没有遵守核协议,是万恶之源。
这话一出口,全世界稍微了解点情况的人都笑了。这也太“选择性遗忘”了吧?到底是谁在2018年,单方面撕毁了白纸黑字的伊核协议?又是谁,恢复了对伊朗最严厉的制裁,把协议逼到了悬崖边上?
现在倒好,肇事者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,受害者反倒成了罪魁祸首。这种颠倒黑白的本事,不去说书真是屈才了。
这种强硬粗暴的姿态,跟欧洲过去的外交传统,简直判若两人,想当年,十几二十年前,也是欧洲人出面调解伊核问题。那时候的欧洲外交官,说话办事都小心翼翼,很讲究艺术。
他们从不直接否定伊朗的核权利,而是把暂停铀浓缩,包装成一种“自愿建立信任的措施”,给德黑兰留足了面子。正是这种柔中带刚的智慧,才促成了最初的妥协。
如今的法国,像是完全忘了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,抡起大棒就上,简单粗暴,有欧洲的资深学者早就警告过,想一口吃掉伊朗,把对方逼到墙角,只会让局势彻底失控。到时候,第一个倒霉的,恰恰就是离中东最近的欧洲。
马克龙这番姿态,当然不是心血来潮的个人秀。它跟以色列更深层次的军事计划,形成了奇妙的共鸣,根据伊朗那边放出的消息,以色列的空袭可不是乱炸一气,而是搞“定点清除”,好几名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高级将领都被干掉了。
这说明什么?以色列要的不是简单的报复,而是“斩首行动”,是要从根本上瓦解伊朗的军事指挥体系,一招釜底抽薪。
法国对以色列行动的默许和口头上的大力支持,实际上就是在给这种军事冒险背书,似乎也认同用这种方式,来重塑中东的权力格局。
当然,这盘大棋背后,最大的影子还是美国,华盛顿不仅给以色列提供了实打实的导弹拦截援助,美军的航母和飞机也开始往中东集结,摆出一副随时准备下场的架势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总统放出的话,他说,只有当冲突分出明确的“胜负”时,美国才会真正介入,这话听着像是在划红线,实际上更像是在开绿灯。
潜台词就是:你们先打,打出个输赢来,我再下场收拾残局。这无疑是在鼓励冲突升级,一旦美军真的全面下场,那后果不堪设想。
别忘了,伊朗的弹道导弹,虽然精度不一定高,但数量管够,足以覆盖中东所有的美军基地。真到了鱼死网破那一步,整个地区都将是一片火海。
面对法国递过来的这份“劝降书”,伊朗的反应也很有意思,体现了他们在绝境中的精明,德黑兰一方面强硬拒绝跟美国直接谈,理由是“侵略者的共犯”还在行动,没法谈。
但另一方面,它又没有把跟欧洲沟通的大门彻底关上,这说明伊朗人看得很清楚,欧洲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法国这么跳,不代表德国、意大利也这么想。
这些国家之间的缝隙,就是德黑兰可以利用的外交空间,在这场布满了陷阱和算计的游戏里,法国的角色尤其古怪。
他坚决反对别人来调停,自己又不想承担真正的调解责任。他高调支持盟友,却在最关键的军事援助上磨磨蹭蹭。他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对手,却对最关键的历史事实闭口不谈。
这种既想在牌桌上呼风唤雨,又不愿押上真金白银的姿态,究竟是一次看穿全局的精明算计,还是一次高估自己的战略误判?
在这片再次被硝烟笼罩的土地上,他究竟是在下一盘大棋,还是在一步步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?
盛达优配-配资平台排行榜第一名-配资之家网-湖北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